紀錄分享

大家都瞭解拔牙很『痛』,那你瞭解拔智齒也有『風險』嗎?

於牙科治療當中,「拔除智齒」應該是最常見也最讓大家害怕的牙科治療之一。你是不是有聽說過「智齒最好早點拔除比較好,免得促成腫大、痛」的說法呢?但是倘若智齒好端端的,不會影響到生活的話為什麼要去拔除呢?看完以上兩種說法你是不是感到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拔除智齒呢?不用擔心!通過本篇介紹之後,也許害怕以及不知道是否要拔除智齒的你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喔!

 

 

哪些情況不適合拔牙?

生理期、熬夜或是生病,人體免疫力較差,感染的風險較高傷口也會復原的比較緩慢,因此不推薦立刻拔除牙齒。

口腔發炎期間最好也不要急著拔除牙齒。譬如智齒長歪造成牙齦化膿嚴重,甚至是疼痛到連嘴巴都張不開時,貿然拔除智齒可能會有膿液流出的風險,繼而造成傷口感染。

 

本文提供桃園、高雄、高雄牙醫彙整,資料僅供參考,推薦多多比較並且親自向牙醫詢問。

 

拔完智齒可能會產生的風險有哪些?

(壹)嘴唇及面部有麻木的風險

智齒的位置除了在口腔最之中之外,也會十分趨近我們的齒槽神經。倘若本身智齒的根部生長繁雜,手術的時候也許會傷害齒槽神經,使得臉部有麻木的感覺。而這樣的狀況通常會隨時間漸漸恢復正常,但也有少部分病人的麻木感會持續半年以上,假使有這樣的情形建議即早就醫。

(貳)手術完感染的風險

手術過程中基礎上都會於無菌的環境下進行,但是若病人本身就診的時候智齒就已經在發炎的話,就表示病人的智齒周圍細菌量相當高,也會易有手術後感染、發炎的情況。故倘若術後一兩天仍然感到傷口疼痛,建議早點回診治療。

(參)危害到上顎竇的風險

上顎智齒的位置相當貼近我們的上顎竇,一小部分人於拔除智齒後會出現「口腔鼻竇相通」的狀況,不過這種情形也有可能會因為拔除智齒之後大力擤鼻涕與打噴嚏所導致。故倘若察覺拔除智齒幾天後,鼻腔抑或是口腔有異味、傷口有分泌物時,有可能就是慢性鼻竇炎(CRS)的病徵,這時候就需要回診執行藥物及相關的手術治療了。

 

看完上述拔除智齒常見的問題整理,相信大家都對拔除智齒有更深入的瞭解,若你也有智齒的困擾,建議要到專業的牙科診所執行詳盡的診斷,使用精準、專業分析儀器,可在拔除智齒以前清楚曉得你的口腔骨頭和神經構造,經由X光片又或是3D掃描器(3D scanner)等等方式,謹慎分析智齒的情形,讓醫師評估拔除智齒的必要性。

 

參考資料

拔牙

拔完智齒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啊:注意事項、拆線、保險理賠 …

好奇大家拔智齒都吃什麼? – 牙齒矯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