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多少都有遇見牙痛的問題,痛起來真的難以忍受,有時甚至於難以正常生活或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時大家可能會想到常看到的根管治療來解決牙痛狀況,只是不是所有情形皆適合根管治療。牙痛的原因絕大部分是牙髓發炎,另外外傷也會造成牙髓發炎壞死或牙周病,要經由醫師確認牙齒損傷的情況,判斷是不是要做根管治療和後續該如何處理。
簡單介紹根管治療的原理
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就是對已產生病變的牙髓,以齒髓切斷術或者是完全拔除齒髓的方法進行清創且治療,接著再把根管與髓腔做緻密充填,目的是為了防止牙齒痛及癒合牙根尖區的感染達成牙齒的保存。不過大多數的人時常把根管治療與『抽神經』畫上等號,實際上抽神經僅是根管治療的其中一個流程。假使牙髓生病不過沒及時接納治療抑或是沒有清除乾淨,也許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及更嚴重的疼痛問題。
簡單說明根管治療需要做什麼
首先,牙醫執行根管治療的時候會按照需要做牙齒的局部麻醉。完成麻醉流程以後,會用橡皮布障將牙齒隔離起來,然後清除根管內損傷的牙髓組織(該流程便是抽神經)以及消除其他受細菌感染的根管系統,假如抽神經的難易程度較繁瑣則要使用顯微根管治療。最後的流程是把根管填補起來,這樣一來便完成整個根管治療手術了。進行根管治療的過程中,也許會因為牙醫使用的藥劑抑或是填充物而使得刺激反應,不過治療過程之中絕大部份運用的藥物不至於使得全身性過敏反應。
根管治療次數介紹
病患經常對根管治療提出一些問題,如需多久時間才可以解決好、為甚麼治療不能一次完成等等疑問,牙醫師提到,依據牙隨腔感染的程度跟根管系統的繁雜度,根管治療從1~2次療程至7~8次療程皆有,每個病患的情況不一樣,需要花多久時間執行與回診的次數也不一樣。而且根管治療不是只有牙齒抽神經這麼簡單,必須確定牙髓腔中的感染物質全部消除乾淨才能填封及套上牙冠套。
本文提供台北、新北、高雄牙醫彙整,資料僅供參考,建議多多比較並且親自向牙醫洽詢。
根管治療狀況:深度蛀牙、牙髓壞死
需進行根管治療的情況有牙髓壞死、深度蛀牙、牙周感染、曾做過根管治療但是治療不完全的牙齒與無症狀根尖牙周炎等等。這當中『無症狀根尖牙周炎』雖然沒有病徵,但經由X光攝影等等方法診斷就能夠看出來,故假設有這個問題的病患也建議接受根管治療,另外牙醫師與病患在根管治療以前的溝通很重要,建議要事先討論清楚防止事後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根管治療後不建議這樣吃!
做根管治療或是顯微根管治療的病患,除了需注意清潔牙齒以外,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也不可忽略,由於吃到不恰當的食品,可能會使牙齒斷掉或者是牙齒裂開,這樣根管治療又或是顯微根管治療的作用便白費了。那做根管治療或是顯微根管治療的期間該避免哪些食物種類呢?牙醫師指出,建議病患不要吃太燙、太刺激跟需多次咀嚼的食品,因為長時間的治療牙齒會變得相當脆弱,所以請避免牙齒遭到其它的傷害。另外透過根管治療或者是顯微根管治療能夠輔助病患留存更多的真牙,也能夠讓病患于後續的日常作息能夠不受影響,但是要是病患不幸碰見牙齒斷掉抑或是牙齒裂開的話,務必立即回去追蹤牙齒的情況,盡快發覺即早治療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該如何清潔治療後的牙齒?
根管治療或是顯微根管治療是保留真牙的最終一道防線,若治療後沒有好好保護真牙,非常有可能會面臨拔除牙齒的危機,故,接納根管治療或者顯微根管治療的病患一定好好清潔自身的牙齒,最好為飯後皆清潔一次。若病患不方便隨時潔牙,推薦能先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有助降低細菌滋生的機會,但是睡前還是務必用牙刷好好清洗牙齒,這樣這樣根管治療或是顯微根管治療完的牙齒才可維持潔淨且健康的狀態。
當醫師診斷你需要執行根管治療或是顯微根管治療之後不用擔心,應該與醫生諮詢治療安排,且在過程中積極配合醫師。根管治療及顯微根管治療完成後不表示不會有第二次蛀牙的狀況,因此更要好好的照料牙齒,做好牙齒清潔以及按時回診檢查,不過根管治療抑或是顯微根管治療成功的關鍵取決於醫師的細心、專業跟經驗,所以在做治療之前務必選擇合格並且專業的醫師來替你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