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分享

健保有支付根管治療與顯微根管治療嗎?你想了解的解答和費用說明就在這裡~

牙齒因蛀牙或其他因素,需要經由根管治療在牙齒內進行根管系統的清創、擴張、充填等等繁瑣且費時的療程步驟,不過因牙髓根管先天構造繁瑣,傳統的根管治療有一定再次發作的比率,為降低復發的機率,現今已進展出顯微根管治療這一種方案供病患和醫生選擇,它能夠改善傳統根管治療的某些不便,藉由顯微根管治療的方法清理太過於深入或是狹窄的根管部位。根管治療和顯微根管治療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高階顯微設備來幫助醫師進行清創,要挑選哪一種治療方法就得視牙齒情形而定。

 

 

了解根管治療的資訊

常常聽到有人說根管治療等於抽神經,但真的是這樣嗎?牙齒由於蛀牙、外傷或者牙周病導致內部牙髓沾染,因而一定要執行牙髓組織的清創又叫做抽神經、擴張根管系統和達到根管充填等等,這些皆是根管治療的步驟。假如牙髓組織生病且沒接受根管治療,或原處置不完善就可能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慢性根尖區病變、臉部腫脹、劇烈疼痛等等疾病。不過,要是牙齒沒辦法接受根管治療或者合併有其它問題例如牙周情況差抑或是齒質短缺等,經過判斷確認為不適合做根管治療時,拔牙便是牙醫解決問題的額外取代方式。

 

顯微根管治療可以降低錯誤率

于執行根管治療時,牙醫生要把牙齒裡頭的神經完全抽空,且去除牙髓組織再充填根管,可是有時牙根因為『洞』太小或是視野不好促成神經也許抽不乾淨,容易增添手術難度與失敗率,然而顯微根管治療便可解決這個問題,牙醫生表示『顯微根管治療的優勢是增加療程品質及加快療程的速度』。它能夠把目標牙齒放大,且補給光源,與此同時可更準確的定位,減低錯誤產生的幾率。

 

 

為何要做根管治療?

病友假設遇到這些情形,會建議採用根管治療,包括深度蛀牙、牙周感染、牙髓壞死、牙齒斷裂所併發的神經透出和全口重建之前預防性根管治療等。牙醫生指出,倘若不立即執行根管治療把發炎感染的牙髓清除乾淨的話,可能會導致整顆牙齒蛀牙的狀況,還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因此假使有產生上面這些狀況的話,請馬上前去牙科院所接受根管治療。

 

牙齒出了這些問題可以選擇顯微根管治療

(一)牙齒由於蛀牙或者是外力衝擊而裂開。

(二)牙醫生診斷出牙齒管壁破損或產生開放性根尖需要執行牙根尖手術等等。

(三)根管構造特殊的牙齒比方根管阻塞、根管鈣化、彎曲根管或是C型根管等狀況,則推薦進行顯微根管治療。

雖然顯微根管治療的價錢比較昂貴,但是若有足夠預算的話,應該於第一次治療就運用顯微根管治療,那麼一來才能夠達成最好的治療作用。

 

資料經新北、台北、台南牙醫彙整,資料僅供參考,推薦多多比較且親自向牙醫詢問。

 

根管治療療程會不會很貴?

猝不及防的牙痛時常使病友急忙奔向牙醫診所,卻被醫生告知牙齒到了要執行根管治療的地步,這時候很多病友便會疑問根管治療的費用會不會很貴?牙醫生表示不用擔心!整體牙齒根管治療費用健保皆有支付,除非遇到棘手難處理的情況,需要使用健保不給付的高端儀器、填封材料,才需要外加負擔費用。當病友看醫生詢問的時候,進行根管治療的費用在一開始就要問清楚,那麼一來才不會連自己花了什麼都不曉得。

 

顯微根管治療有健保給付嗎?

牙醫生提出,現今顯微根管治療的技術並無很普及,需要到醫學中心或者牙髓病專科診所才可找到。一般傳統的根管治療有健保給付,但是顯微根管治療有加上顯微鏡的輔助,所以並非健保給付的範疇必需自費。顯微根管治療的費用都含了儀器的使用,也會把治療的難易程度、時間與次數等衡量進去,平均費用約落在2到4萬元不等。

 

 

根管治療與顯微根管治療兩者相較,顯微根管治療的成功可能性比較高,因為醫生可以透過放大數倍的顯微鏡來察看牙髓腔的狀況,治療的時候能更準確的定位減少損傷,也可更好的去除受沾染的神經,治療的速度也會相對快速許多。以有殘存受感染神經未清除完成作為例子,兩個再次發作的幾率根管治療則相對高一些。倘若是後續未好好清潔保護牙齒繼而使得的二次蛀牙,則根管治療與顯微根管治療都有可能發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徹底清潔口腔與按時看牙醫,不然那麼辛苦做的治療可就白費了。

 

參考資料

根管治療後牙齦腫痛顯微根尖手術清除病灶保留牙齒

根管完的牙齒在痛-牙齒矯正板

根管治療的藥跑出來了- 牙齒矯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