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牙科治療之中,『拔除智齒』應該是最常見也最使各位害怕的牙科治療之一。你是不是有聽說過『智齒最好早點拔除比較好,以免導致腫大、疼痛』的說法呢?不過假如智齒好端端的,不會影響到生活的話為甚麼要去拔除呢?看完以上兩種說法你是不是感到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拔除智齒呢?別擔心!通過本篇文章說明之後,也許害怕與不知道是不是要拔除智齒的你會有不相同的看法喔!
資料經台北、台中、台南牙醫彙整,資料僅供參考,建議多多比較且親自向牙醫詢問。
為什麼醫生建議早上拔牙?
對牙醫生來說,什麼時候都能夠替病友拔除智齒。但若是洗腎、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友,推薦白天便去拔除智齒,由於早晨一覺醒來為人體最舒適、平穩的時候,不過洗腎的病友在洗腎隔一天才可拔除智齒。因為洗腎都會使用到抗凝血藥物(warfarin),假設于藥效還在時就去拔除智齒可能會使傷口血流不止。假使有孕媽咪真的需拔除智齒,牙醫生建議在妊娠4到6個月的時候拔除智齒,由於拔除智齒是個壓力來源,在懷孕早期拔除容易有流產的風險,後期拔除智齒則容易有早產的風險。
拔完智齒可能會產生的風險有哪些?
(1)嘴唇與面部有麻木的風險
智齒的位置除了于口腔最內之外,也會很貼近我們的齒槽神經。假設本身智齒的根部生長繁瑣,手術的時候可能會危害齒槽神經,引發臉部有麻木的感覺。而這樣的狀況一般會隨時間逐漸恢復正常,但也有少部分病友的麻木感會持續六個月以上,假使有這樣的狀況建議及早看醫生。
(2)手術完感染的風險
手術過程中基礎上皆會于無菌的環境下進行,不過如果病友本身就診時智齒就已在發炎的話,就代表病友的智齒旁邊細菌量很高,也會容易有術後感染、發炎的狀況。因此假如手術完一兩天仍然覺得傷口痛,推薦早點回診治療。
(3)危害到上顎竇的風險
上顎智齒的位置非常趨近我們的上顎竇,一小部分人在拔除智齒後會發生『口腔鼻竇相通』的情形,不過這種情形也有可能會因為拔除智齒之後大力擤鼻涕和打噴嚏所導致。故倘若察覺拔除智齒幾天之後,鼻腔或是口腔有異味、傷口有分泌物的時候,有可能便是慢性鼻竇炎(又稱:chronic rhinosinusitis)的症狀,這時就要回診執行藥物及相關的手術治療了。
看完上述拔除智齒常見的問題整理,相信各位都對拔除智齒有更深入的認識,倘若你也有智齒的煩惱,建議要到專業的牙科院所執行詳盡的診斷,運用精準、專業解析儀器,能夠于拔除智齒以前清楚知道你的口腔骨頭和神經構造,藉由X光片或者3D scanner(3D掃描器)等等方法,細心剖析智齒的情形,讓醫生判斷拔除智齒的必要性。
參考資料